土库曼斯坦民俗之传统婚礼
2018-05-10 19:03

  (驻土库曼斯坦使馆 刘洁)

  如果想深入了解土库曼斯坦的历史与文化,除参观历史古迹之外,至少还应参加一次土库曼传统婚礼。传统的土库曼婚礼以隆重、热闹著称,是土库曼民族世界观与历史观的体现,也是土库曼民族宗教信仰与古老传统的缩影。

   

  很久以前,土库曼人定婚年纪都很小,氏族长老在孩子们未成年时便早早为他们选定婚配对象。土库曼民族传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媒聘”仪式。到了结婚年纪,新人的亲属们召开专门会议(土库曼语称“генеш той”)确定婚期。土库曼人认为星期一是吉祥日子,寓意幸运与成功,倾向于在星期一举办婚礼。婚期确定后,有专人(土库曼语称为“джарчы”)负责向亲朋好友、左邻右里宣布喜讯。

  随后,村里最德高望重的妇人来到新娘家,帮忙缝制喜服,筹集婚后生活必需品,如地毯、衣服等家庭日常用品。制作喜服同样需在“吉日”进行,所用布料必须由新郎家提供。根据传统,喜服的裁剪工作要由村里受人尊重、多子多福的妇人来完成。制作喜服多余的布料由新娘的女性朋友取走,寓意分享幸福。

  新娘喜服一般是规整、简洁的连衣裙,前胸部位绣满花纹且镶有数排寓意驱恶辟邪的珠宝首饰。根据土库曼人的传说,年轻貌美的女子容易招引邪灵滋扰,新娘穿着礼服行走时,衣服上的装饰发出清亮响声能够驱散邪灵。此外,新娘还会采取其他方式辟邪,比如从头到脚披裹长长的斗篷,在喜服上织入用骆驼毛编成的小辫子等辟邪物,还会在手臂上挂满各种吉祥物等。新娘通常头戴传统绣花小圆帽,头发上扎满银链、铃铛、吊坠等精巧的土库曼传统银饰。因土库曼人偏好用各种金属首饰装扮新娘,全套喜服有时重达40公斤。

   

  婚礼当天一早,女性亲友到新娘家里送别,吟唱欢快的歌曲,并在歌曲中以玩笑口吻评论新郎,其中既有事实也有杜撰。在场的新郎家女性亲友则以歌反驳,介绍新郎的优点。根据传统,迎亲队伍即将到达新娘家时,亲友们会“强行”(开玩笑性质)把斗篷披在新娘头上,在场女性亲友起哄闹腾,以活跃气氛。

  迎亲队伍通常声势浩大,颇为壮观。挂满各种装饰物的驼队载着小棚子(土库曼语称为“кедбеже”),棚中坐着盛装打扮的妇女,英勇健壮的骑士手持武器在队伍周围护卫。新娘乘座一辆特制篷车,车身四面缀满流苏,拉车的骆驼脖子上挂着铃铛。迎亲队伍还备着许多礼品,用于赠送新娘的亲友。驼队通常在新娘所在村庄半公里外停下,由村中妇人向新娘报信。当新娘走出家门时,新郎早已在亲友陪伴下,骑着骏马在门外等候,迎接新娘坐上篷车。在整个迎亲过程中,新娘的亲友、邻居一直千方百计阻拦迎亲队伍,并向新郎索要礼品作为“买路钱”,一般是制作喜服剩余的布料或布手帕,这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礼物。在骑士们护送下,迎亲队伍到达新郎家。亲友们预先在院中搭好木质台架,新人在台架上进行新婚祈祷,众人载歌载舞、欢快宴饮。迎亲之前,新郎和新娘家都要屠宰家畜,一般是双方各10头。

     

  婚礼过后数日,要为新娘举行头饰更换仪式,将未婚女子头饰(土库曼语称为“тахьи”)换成已婚女子头饰。这也是婚礼习俗的一部分(土库曼语称为“башсалма”)。新娘的女性亲友分成已婚和未婚两拨人,为“抢”新娘展开象征性争斗:未婚女子把新娘围在中间,不让她被对方抢走。当然最终已婚女子将获得胜利,“抢走”新娘。人们在新娘斗篷上挂一个由彩色线绳(土库曼语称为 “аладжа”)编成的璎珞,新郎拽动璎珞3次,寓意摘除新娘少女头饰,再把一块由村里德高望重、多子多福的妇人赠送的白色方巾披在新娘头上,并将新娘换下的少女头饰送给新郎的妹妹,头饰更换仪式即告完成。土库曼人相信,新婚女子的幸福可以借由其少女头饰传递给其他女孩,接受头饰的女子将来也能觅得良偶、多子多福。土库曼人认为,嫁人生子是女性的天职,每个女孩都梦想早日嫁作人妻,乐享天伦。

  

  在完成头饰更换仪式后,还要举行新娘回门仪式。送新娘回娘家的队伍由3-4匹骆驼组成,新郎父母陪同。新娘父母则宰羊屠牛,大宴亲朋好友。举办这一仪式,目的是为增进双方父母了解、加深两家感情。回门仪式一般在婚礼1个月后举行。新娘回娘家后,新郎需向新娘父母赠送彩礼,以“赎回”新娘。彩礼送得越快,新娘也会越早回到新郎家。

  生男孩的家庭一般会早早存下积蓄,以备儿子日后娶妻之用。并不富裕的家庭添了女孩,父母就会对女儿寄予厚望,指望日后嫁个好人家,赢得丰厚彩礼。

  今天,土库曼人虽然不再严格遵循所有婚礼传统,但仍会在现代婚礼仪式中加入自己看重的某些古老习俗。对土库曼民族来说,古老的传统习俗不仅是传承,更表达着对年轻一代相亲相爱、对未来长久幸福生活的期许。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