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民俗之传统首饰
2019-09-23 12:57

  土库曼斯坦首饰艺术可追溯至几千年前,首饰碎片在科佩特山脚、穆尔加布河流域、尼萨和梅尔夫古城等多个原始居民点的考古遗迹中均有发掘,可视为土库曼首饰制作历史悠久的最好佐证。土库曼斯坦首饰艺术的发展得益于不同部落、民族间广泛的文化融合,与东方首饰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吸收了本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土库曼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席位。

   

  银是土库曼人制作首饰的主要原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的银制首饰在土库曼斯坦最为流行。银之所以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既与其金属特性相关,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就材料本身而言,银具有防腐、抗菌、消炎的功效,游牧民族多在炎热的草原、沙漠上不断迁徙,医疗条件有限,银饰可以作为辅助药物,防止伤口在高温天气恶化。此外,古时中亚地区贵金属开采工艺落后,金银开采量不足,土库曼人遂将在日常生活中流通使用的银钱币和银块熔造为首饰,也常请工匠师傅对式样过时的老旧银饰进行回炉改造。

   

  造型规整、纹饰对称、线条简单、用料协调,是土库曼银饰的突出特点,每一件银制首饰的造型、宝石排列、用料配比、花纹式样等都大有讲究。银饰制作需要兼具纯熟的手艺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古时,制作工艺“传男不传女”,由父亲传承给儿子或者侄子,以此方式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银饰打造工艺传给“外人”,师傅会为前来学艺的年轻人无偿提供食宿,整个学习过程持续5年左右,直到学徒通过考核,能独立制作出一件首饰方告成功。目前,土库曼斯坦的珠宝师傅中也不乏女性。

  土库曼妇女喜爱佩戴银饰。她们认为,银制品闪烁的熠熠光芒能够很好地中和深红色或者深绿色传统民族服装的严肃性,银制头饰、项链、项圈、耳环、胸针、手链、手镯都是土库曼女装不可或缺的配饰,银饰品和传统长裙完美结合、互补互依、相得益彰。若你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给土库曼的妇女儿童,一件精心挑选的银饰既美观实用,也能体现你对土库曼斯坦文化和习俗的了解,迅速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

 

  土库曼妇女佩戴的首饰数量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9至12岁的女孩佩戴的首饰最多、最复杂。大多数家庭会在女儿长到9岁时,甚至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为女孩筹办整套婚礼首饰嫁妆,这些首饰可能会重达10公斤,在婚庆仪式当天和婚后一年的重大节庆场合都必须佩戴。生育1至2个孩子以后,土库曼妇女佩戴的首饰数量明显减少,30-35岁后仅着头饰、戒指、耳环等必不可少的饰品。土库曼人爱马,视马为平等的家庭成员,为体现对马的尊重和爱护,他们也会为马匹量身打造首饰和马衣,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土库曼人认为,首饰不止是简单的装饰品,还可以驱逐邪灵,吸引善灵,防止生病,带来幸运和富足,因此小孩的第一件首饰通常都是缝在衣服上的护符。土库曼人多信奉伊斯兰教,“恶魔之眼”护身符在土库曼斯坦也随处可见,“蓝色眼睛”据说可以紧盯邪灵,守卫主人,缀有“恶魔之眼”的手链、项链、胸针也是备受土库曼人欢迎的辟邪饰品。土库曼银饰上还大量镶嵌绿松石、碧玉石、红石髓等半宝石,其中红石髓因代表着健康和好运始终备受青睐。传说红石髓是土库曼妇女在捡拾柴火途中偶然所得,后被用于装点各种首饰和辟邪挂件,在银饰上镶嵌红石髓是尊重妇女的体现。此外,为小孩佩戴首饰是出于实际生活需要:小孩一学会爬,父母就给他们穿上后背坠有铃铛的短上衣,这样一来,父母即便忙于其他家务,铃铛一响,他们也能知道孩子在哪儿。

  现在,土库曼首饰制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多次参加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举办的各类艺术展,许多珠宝鉴赏家给予高度评价。土库曼银饰还为众多博物馆和珠宝爱好者所收藏,声名远播,成为土库曼民族的骄傲。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